經營「品牌」其實是每一個人天天都要去思考的:你到底要給人家什麼印象?你到底要對社會作什麼貢獻?這個就落實在你的品牌。平常你所做的任何事情,廣義的講,都是跟品牌有關。
因此,品牌是自己長時間的累積的,跟景氣不景氣沒有任何關係。對於品牌,我的概念是「零存整取」,最後整個品牌價值是整個取出來,零存是你每天的工作往對的方向走,存的時候不費力。打品牌是不要花錢的。
雖然我們很有危機意識,但是當時的效益是越來越差的,所以因此就變成要面臨「再造」,「再造」其實就是面臨客觀環境改變下的結果。
過去我們其實已經很努力了,我們用過去成功的模式不斷在積極努力,也從來沒有鬆懈,但就是不行。假使不行,我們就要檢討,檢討自己,這是不需要假手於人的,外面的壓力也是你自己要有一個認知。
檢討以後,就像我常說的:「認輸才會贏。」時代不同了、客觀環境不同了,我原來自認為很有效的方法已經不行了,我要重新思考:在未來,我要怎麼克服這些問題。
我的個性及想法是,悲觀也沒有用,你只能正面去面對。反正過去都已經過去了,你只能面對未來,面對未來也不能靠別人,只能靠自己,自己重新去思維自己的新的定位。
有時候應該勇往直前的走,對於後果不要後悔,因為我們已經盡力而為。對於不盡理想的地方,只能怪自己能力不足,或有其他地方要檢討。至少在過程中,我有這個經驗、歷練,從正面來看,至少累積了這個本領,我就可以在下一個挑戰裡面,克服這些困難。
所以基本上,做品牌要從長計議,你要從零累積建立品牌的能力,來做投入,不斷的創新,走能夠創造對消費者有價值的東西的方向,自然你的企業經營就一定會有成果。
第一個如果從人才金字塔金字塔裡面看,最不花錢的就是教育,多給他一點機會,在學生時代紙上談兵,成本最低。
接下來就有一些舞台,有各種多元的舞台,尤其是小的舞台,我並不是很贊成大的舞台,因為風險太大,萬一失敗了,錢輸掉是小事,信心輸掉不得了。因此我認為,要信任這些人,要很多很多的小舞台,當然比較大的已經在前面帶路了。小的舞台讓這些人能夠累積實務經驗。
所以我想,整個台灣的品牌就需要國際化,國際化就是「當地化」要落實,這個就是實際的經驗了,要去實踐。我一直特別強調,要三十年實踐的經驗才夠。因為這是一代一代的事情,要有製造十年、延展二十年、行銷三十到五十年的能力。今天台灣的品牌形象,是過去三、五十年努力不夠的結果,所以我們今天努力,三十年才會開花結果。整個國家的形象、整個社會的文化,都要花很長時間。
最重要的還是創新研發的能力,產品要有競爭力,經營團隊要有企圖心,而且是要長期的,不要做一兩年失敗了就不幹了
所以一定要有策略。這個策略很簡單,就是量力而為,策略性地一步一步往前走。這個做品牌的過程,是每一個步驟都是在培養自己再戰的能力。
經營企業就是要量力而為,你手上有多少資源,就找到那個策略,讓投入進去的錢能夠創造更多的資源
我只做我一定不會虧本的生意,因為我知道可能虧本的模式是什麼,那個我就不做了
第一個我不斷在學習。失敗也是我學習的過程之一,我都從正面看,我就有信心。失敗了至少我比別人多這個經驗,這就是我的信心,要打仗就是要有信心。
第二個我是透過組織的方法,不是我個人硬幹。我當然會發揮我的說服力,但是我的說服力是來自於瞭解大家的心理、想法,把他綜合起來,這就是我所謂的「綜合大家的期望」。
因為你只有在老天安排的、或者自己選擇的創造出來的客觀環境之下,做你該做的事,然後再往你未來理想的方向前進,
留言列表